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,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“三农”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。
党中央认为,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,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
浙江乡村振兴已走在全国前列,并进行过先行探索与实践。新世纪以来,浙江通过产业转型、乡村改造、设施配套、生态治理、文化传承等一系列努力,在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等方面,均有了明显改善。
乡村面貌由点及面,焕然一新,已经从“一处美”拓展为“一片美”、从“新村美”拓展为“协调美”。在浙江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的大地上,不仅有体现江南水乡的田园韵味、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,还有体现城乡融合的现代之美。
余村:两山理论发源地
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早实践样本。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,首次作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重要论述。
一个曾经污染严重的矿山村,走到举步维艰的转型路口时,因为这一句话,走上绿色发展之路。短短十多年,余村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样本。
下姜村:党建引领
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,是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基层联系点,他曾先后四次到下姜村调研,也是之后六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。
下姜村寄托着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要求,先后获得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浙江省“美丽乡村”称号,“下姜逐梦”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,2016年下姜挂牌为浙江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示范基地, 2017年挂牌成为杭州市“红绿蓝”三色现场教学基地。
横一村:未来乡村
横一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,村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丰富,村内“梅里方柿”远近闻名。
近年来,横一村按照“萧山未来大地”的品牌定位,借助山水林田湖等丰富自然资源,同步推进规划建设与运营前置,统筹考虑品牌定位和形象标识,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,实现乡村“山水林田湖”的价值再造和生态、生产、生活“三生”融合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,共享未来乡村建设成果。
博儒桥村:基层治理
浙江省首批“未来乡村”建设试点村之一,通过建设“党建统领·四共四筹”的乡村建设体系,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共建“未来乡村”的热情。
博儒桥村以党建统领,探索实施“四共四筹”治理模式,让昔日“经济薄弱村”实现了“全国文明村”的华丽蝶变。
桃园村:三治融合
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、“三治融合”实践地、嘉兴市首批“三治”融合示范点,建有三治教育培训中心,为推进数字桐乡、美丽桐乡、风雅桐乡、平安桐乡建设注入源头活水。
桃园村是嘉兴槜李的唯一原产地,年产600多吨。近年来,桃园村紧紧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发展目标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,打造环境新面貌,探索治理新模式,提升村民幸福感,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。
五四村:数字乡村一张图
2019年9月,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在浙江省率先探索“一图全面感知”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。一张叠加各部门17个图层232类数据的五四数字乡村底图,如同村庄里的“智慧大脑”,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提档升级,使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3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万元。
鲁家村: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典范
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。“开门就是花园、全村都是景区”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。从2011年至2016年,鲁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.8万元增至286万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.9万元增至3.2万元。
备注:可根据培训主题量身定制培训课程。
【联系方式】
0571-88079394
版权所有 ©2017 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:杭州市保俶北路92号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2号